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瑪瑙童子
  不好意思說特殊件,但是真的不一樣,算有點特別吧。
  這件在臉書社團拍賣時我就有看到,覺得是很有賣點的瑪瑙童子,應該很多人會喜歡,只是沒想到竟然流拍了!
  好東西沒人欣賞,實在很可惜。原本想幫賣家寫篇介紹,請他再上拍。我老婆說既然都已經流拍了,我喜歡的話私訊聯繫買下來就好。我想想也對,於是這件就到了我手裡。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片的小發現
  從張友來老師的「每天美玉」公眾號,最近兩期文章裡發現一個有趣的例子。
  「徐州獅子山漢墓出頭古玉」這篇裡面有個玉片,一面工,有紋飾的那面紋飾不完整,四個邊各打一小孔,是從有紋飾這面往後打(有紋飾這面孔徑大,背面素面的孔徑小)。
  而在公眾號上一篇文「桐柏月河春墓出土古玉」,講述玉片的介紹提到:「在該墓葬裡類似這樣玉片很多,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單面工、很薄,有四個穿孔,都是從後面往正面鑽孔。我們推測很有可能,這四個孔是方便縫綴在織物上,用以覆蓋在墓主人的身上,也就是說,有可能是金縷玉衣的前身。還有很多三角形的玉片,三個角的尖部分別鑽有一個孔,方便縫綴在織物上,這種玉片還是挺多的。」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權與古玩
  兩年前同學邀我參加他們的金融投資圈小聚會,參加的人有好幾位都是熟識的朋友,是在市場資歷十幾年甚至三十幾年的專業投資人。
  因為這些朋友都逐漸從股票轉向期權操作(期貨與選擇權),而我則轉向股票長線持有,關注的方向不同,所以我這幾年幾乎沒參加過這種聚會。
  這次聚會有外縣市來的新朋友,同學說要介紹我認識,我也很久沒和那些老朋友見面了,就欣然前往參加。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中玉筵落槌
  眾所矚目的佳士得香港「雲中玉筵」張偉華收藏高古玉專拍今天落槌,本場圖錄封面也是備受肯定的LOT2719良渚文化三層人神獸面紋玉琮,以3132萬5千港幣的良渚玉器拍賣新天價拍出,比市場預期的成交價還要高。
  除此之外,雖然也有幾件數百萬港幣拍品,例如LOT2706紅山文化玉豬龍以612萬5千港幣居次。第三高價是LOT2752石家河文化黃玉人頭588萬5千港幣。但整體成績並不如養德堂搶眼,不僅未斬獲白手套,多件拍品成交價不到十萬港幣,落槌價在估價下限。
  其實拍出的未必都沒爭議,但就成交情形而論,只能說市場更成熟了,沒有「無魚蝦也好」的哄搶競拍氣氛,才會有三件流拍。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哎呦,我的槓頭啊!
  圖一到圖五的照片,是最近某拍賣公司即將上拍的重要拍品,品名:「紅沁大玉琮」,說明寫是明代「江東巨眼」華夏舊藏。華夏,字中甫,為明代中晚期鑑藏鉅子。
  玉器附有「原裝」木盒,盒蓋上刻款: 《三代器琮考》:古帝王有六瑞之玉,蒼璧祈天,黃琮祈地,青珪設東方,白琥設西方,赤璋設南方,玄璜設北方。此琮亦六瑞之一也,高漢尺一寸八分,寬二寸八分,四方形式,中一圓洞,上下錯刀四圍花紋,細如髮絲,全體斑駁陸離,一種古厚之氣撲入眉宇,可稱為無上上品,其為三代之器無疑矣,誠希世之珍也。無錫華氏小真賞齋藏。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件紅山文化帶齒動物面紋玉器
  本月底佳士得香港推出的「雲中玉筵 ─ 重要亞洲私人古玉珍藏 : 新石器時代篇」拍賣,這是台北「雲中居」老闆張偉華的藏品專拍。其中有件拍品編號2709,紅山文化「青玉帶齒動物面飾」,12.6公分寬,來源藍田山房舊藏,1989年購於台北。
  這件「帶齒動物面飾」剛好可以和台北故宮購藏的「帶齒動物面紋玉飾」相比較。兩件都是很漂亮的紅山文化玉器,但兩件也都是殘修。
  拍賣這件少了左上、右上兩側,下半部完整。故宮這件少了左下和右下兩側,而且上方過於平整,應該也有修,所以上方中間穿孔不見了。拍賣這件雖然有孔,上方也很平整,可能也有修,但沒上手所以不確定。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昏侯墓出土四神玉帶鉤
  之前看到一隻長寬比例較瘦的戰漢玉帶鉤,覺得很奇怪,但又看不出問題。
  出土戰漢時期的銅質帶鉤有細長的形制,但玉帶鉤都比較寬,我認為原因:第一、鉤身寬的底面積較大也較穩,較能固定讓鉤身朝外;第二、玉質要厚寬才會結實耐拉扯,以免鉤頭受力過重而斷裂。
  今天看到一篇文,介紹海昏侯墓出土的一對玉帶鉤,看了這篇文就秒懂了!根據考古發現及學者考據,最早使用並聯雙鉤的應該是戰國時期的吳國,在多處戰國墓葬考古發現腰部並列橫置兩件銅帶鉤。而雙玉鉤,則是僅見於海昏侯墓。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茶故事九
  以前只喝低發酵輕烘焙的高山茶,海拔越高越好,基本都要杉林溪起跳,梨山和大禹嶺也是春秋兩季必買的茶。
  那時候還沒網購,買茶都是去茶行試喝,適口的才會買。有時候也會有親友送茶給我,收到的茶品質不一,確實有些喝不慣的茶。喝不喝得慣當然要泡看看,所以就有一些拆封喝一兩次後就棄置的茶葉。
  這個印著「杉林溪烏龍茶」的馬口鐵茶葉罐,是竹山農會的茶葉比賽包裝,忘了是什麼時候買的?又或者是朋友贈送?多年前拆封沒喝完,想想應該是已經放了十幾年了。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前用手機上傳部落格文章是出現在(我的邦邦),這我搞不懂是什麼,和原本痞客邦部落格看似合二為一,卻又單獨存在。用GOOGLE搜尋方式找不到文章,所以再用電腦重新上傳到部落格。
================
我的茶故事七

    台灣白茶 
  白茶是指一種採摘後,不經過殺青或揉捻,使得茶葉的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再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因茶葉製成後呈現的顏色而稱為白茶。又以採摘芽茶或葉茶等級而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等。
  一個多月前朋友在市集設攤,泡茶奉客,喝的茶就是這款白茶。我有收藏一些白茶(白牡丹、壽眉)的老茶,也知道台灣有生產白茶,只是產量不多,沒買過也沒喝過,剛好在朋友攤上第一次喝到,就買了兩包回來。
  台灣產的白茶和大陸產的基本上茶樹品種就不同,因為近年白茶的養生功能受到推崇,台灣才開始有茶農利用現有茶樹品種研究製作白茶,也因為茶樹品種就不是大陸的大白茶樹,所以外觀上台灣白茶在白毫表現不如大陸白茶明顯。
  我沒喝過近年產的大陸白茶,看網路報導寫的,說近年台灣研製的白茶在香氣和茶湯表現上更勝一籌。朋友售的白茶喝起來還不錯,在攤位上朋友泡得比較淡,我回家後自己用大茶壺泡,有稍微浸泡一下,讓口感更濃郁一下,茶湯有稠度與滑度,香氣內斂帶有花香和熟果香。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披風扣
  明太祖朱元璋採取「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治國方針,對整頓和恢復禮儀極其重視,並根據漢族傳統重新規定了服飾制度。明代服飾中的披風是從宋代褙子發展而來(圖一),是明代男女都可穿用的外套款式。這種披風和我們現代認知的披風不同,是一種有袖子、直領、兩邊開衩、前後不相連,胸口位置有一個鈕扣的外套。
  我要談的就是這個鈕扣,玩古玉的人都知道有一種背面是一個象穿孔,正面以雕花形居多的大玉片,看起來就像一顆特大的鈕扣,市場上慣稱為將軍扣。這種大玉片寬度接近手鐲鐲心大小,尺寸小的較少,年代明清都有,若是清代的也偏清早期。
  因為這種大玉片打象穿孔那面有一些是素面,有些會有簡單的紋飾,等於是兩面工。所以有人推測兩面工應該不是鈕釦用途,很可能是文人隨身佩掛把玩,寫書法時可以用來壓紙的玉鎮紙。
  我原本覺得鈕扣這麼大一個,不怎麼合理,也認為這種大玉片也可能是鎮紙的用途。可是我看到很多這種大玉片,正面是呈現中間略微凸起的圓弧形,這種正面不平整的玉器要做為鎮紙是有些勉強。
  不久前看到玉友陳信傑貼了一張圖片(圖二),繪一穿袍文人,胸口位置露出半圓圖案,看起來就是這種大玉片,我以為找到這種玉器用途了!這引發我求證的樂趣,就搜尋這張圖片的來源。拜網路資訊發達之賜,原來這張照片是湯顯祖的畫像!
  湯顯祖是明代末期的戲曲劇作家及文學家,膾炙人口的戲曲「牡丹亭」就是他的創作,被現代人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雖然是明代的人,可惜的是這張畫是湯顯祖故鄉江西撫州為紀念他逝世400周年,前不久根據湯顯祖的傳世畫像及其後裔相貌特徵而創作的畫像。
  雖說如此,藉由搜尋這張畫像的過程,我進一步了解畫像中湯顯祖穿著的外衣樣式就是明代的披風,而明代的披風確實就是在胸口有個大鈕扣,這鈕扣樣式還不是明代那種子母扣(圖三)。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戴潤齋藏玉
  2011年紐約蘇富比春拍共舉行了3場中國藝術品拍賣,分別是:戴潤齋珍藏瓷器及工藝品專場、中國古代瓷器和藝術品專場以及中國宋代瓷器專場。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餅探源
  市場上有一種扁平長方形的物品,正面中心兩旁鑽兩個洞,正面看起來大小和樣式就像是麻將裡的「二餅」,所以市場上都稱這種東西叫「二餅」。
  二餅材質有金屬、陶瓷、竹木牙角、玉器等等,這種東西真正的名稱叫做「荷包扣」,是清代荷包的配件之一。
  我們現在服裝上的口袋是從西洋傳入的,從光緒時期才開始漸漸流行。中國古代服飾上沒有口袋,所以隨身物品不是塞在衣服裡,就是藏在長袖裡,如果隨身物品多,就要用東西包裹起來,古代的人盛裝物品隨身攜帶的叫做「囊」。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