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藏出土
  上陳啟賢老師的課有很大的收穫,其中不少都是概念的問題。一些概念(觀念)並不是以前沒有人提出過,只是我沒有注意到。經過陳老師的講解,讓我知道這些概念的重要性。
  陳老師說考古學者遇到「窖藏出土」就頭痛,因為不像墓葬有很多線索可以考據年代,甚至可以查到墓主人的生卒日期,起碼可以了解陪葬文物的年代下限。
  窖藏文物就只一些珍貴器物,只能從器物本身透露的訊息來斷代,除了是出土品之外,斷代的困難就跟傳世品沒兩樣。
  不過陳老師提供一個有意思的觀點:為什麼會有窖藏?古人藏東西可不是為了千百年後讓不相干的人尋寶。就像現代人放保險箱,當然是自己還要取用。
  那麼為什麼窖藏會沒有取出來呢?陳老師說,窖藏文物發生的年代通常是因為戰亂!
  古時候的人要逃難通常會先收拾「細軟」。「細軟」是指輕便而容易攜帶的值錢物品。那麼家裡那些不方便隨身攜帶的珍貴器物要怎麼辦呢?最好就是先找地方埋起來,將來再回來挖出就好。可是,戰亂時人命不值錢,往往逃離就回不來了,這就變成現代窖藏出土文物的來源。
  所以窖藏文物的埋藏的年代通常是因為戰亂,且常發生在改朝換代之際。例如北宋末年(金滅北宋),南宋末年(元滅南宋)。
  舉例來說,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基建工地挖掘的唐代窖藏,發現兩個大陶甕和一個較小的銀罐,裡面一共裝了一千多件珍貴的唐代文物。學者郭若沫研究認為這批文物是安祿山之亂時所埋,另有學者認為是涇原兵變時所藏。這兩個推測都不離戰亂因素。
  又例如江西九江高安發現的元代窖藏,共出土254件器物,瓷器有239件,其中有19件元青花,是目前所知出土元青花最多的紀錄。當地在元末發生多起農民起義事件,於戰事頻繁之際,將不易攜帶的瓷器窖藏起來是很合理的推測。
  遇到窖藏文物,先從器物器形推測大致的年代,思考什麼因素導致窖藏被遺忘沒取出?參考地理歷史因素,例如窖藏出土地區是否在歷史上發生什麼會導致人民遷移?便可以再縮小年代範圍,這樣推敲就八九不離十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