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腦字
收藏觀
我從國小就有收集郵票,到現在也快50年了,相信現在很多做郵票生意的人年紀、資歷都沒有我深,可是我懂郵票嗎?還真的不懂,因為國小導師有集郵習慣,所以當時跟著導師買而已。國中時自己去郵局買過幾次,後來就沒花錢集郵,只是每每收到信件上面有圖案好看的郵票,就會剪下來收集,變成一種習慣。可是網路世代連有貼郵票的信件都變少,最近幾年都沒剪信封郵票了。
有些人談古玩會強調自己玩多少年了,其實就和我收郵票一樣,玩得久不代表懂得多,幸好當年買新郵票沒有仿品問題,但古玩就不一定了,很多人雖然玩很久,但錯了就是錯了,到老還繞不出去。只能一再強調資歷深,卻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
原本是要放自家猴子的照片,因為要加文字敘述,話多囉嗦結果就打了一篇文,反而不好意思再放自己猴子照片,免得讓人誤會是要和拍賣的猴子比美,不知道自己斤兩,還真是猴子不知屁股紅。所以就蒐集拍品資料,單獨發文。
現在重新整理貼文,就把自己的猴子放上來,雖然沒有拍品的特殊,起碼自己的猴子樣貌忠厚老實,也是蠻可愛的。
=======
是逐漸認同還是成為習慣?
拍賣場的物件有些以前曾經展覽或出書,在當時引發相當大的爭議,可是過了二三十年,現在拿出來拍賣,似乎不認同的聲音變小了。這是因為以前持反對看法的人逐漸認同這樣的物件?還是因為同樣的仿品充斥,看多了,變成一種習慣,就不覺得怪了?
十幾年前大陸古玩市場蓬勃發展,以前中國古玩要外銷才能賣到好價格,現在內銷價格比外銷好,所以外流的古玩變少,價格也水漲船高。市場變大,雖然古玩收的人多,但市場上總是不乏精品,當然價值不斐,問題是哪來那麼多精品?這些「精品」都沒問題嗎?
舉例來講,絕對正確開門是100%,90%的也不能說不對,只是感覺差那麼一點,可能有一絲一絲沒把握的地方。80%、70%、60%、50%、、、隨個人的認知,有疑問的地方變多,越來越沒把握。可是如果看多了90%,習慣了90%,那麼再看到90%,就會覺得絕對正確開門,變成100%。之後再看到80%,就會覺得沒差多少,只差一絲絲,有九成把握。可是如果把以前認為100%的東西拿來和現在認為有九成把握的比較,才會發現是自己的標準降低了,差距是20%才對!
碧玉的興起
去年二月甫成立的京騰龍國際拍賣公司,於七月首拍「宮廷珍玩暨骨董藝術專場」圖錄封面拍品清乾隆碧玉「西園雅集四方倭角筆筒」,起拍價450萬台幣,最後由香港骨董教父張宗憲先生以5608萬台幣拍得。
去年11月台北宇珍秋拍「法國皮耶伉儷重要文物珍藏 II 」,拍品清乾隆碧玉「饕餮紋雙獸活環耳壺」亦由張宗憲生生以802.4萬台幣取下。
接下來的京騰龍12月的秋拍,「宮廷珍玩」專場圖錄封面清乾隆「八吉祥碧玉瓶」,以高出預估價近4倍的價格2215萬台幣成交。
從京騰龍春拍那件碧玉筆筒開始,帶動的是市場對碧玉的興趣,其中張宗憲先生可說是重要推手。上週遇到宇珍張總,張總就笑著說:「大家都把碧玉拿出來了。」
拿出來是指拿出來賣,倒是沒有人問我有沒有碧玉要賣。原本我還覺得碧玉會再衝一波,但是應該是太樂觀了。
碧玉價格一直以來都比白玉低,以前碧玉送拍,賣的價錢還覺得不錯;現在來看,白玉價格下來了,反而是當時覺得不錯的碧玉放到現在可以拍更高!這無非是市場關注度有點提升而已。
做古玩生意的態勢
大約1993年時,有位朋友看上玉商一件碧玉爐,因為我和玉商較熟,他拜託我出面幫他買下。
我記得是在玉商參加珠寶玉器大展的場合,我到展場參觀和玉商洽談,用朋友心目中的價格買下碧玉爐,我也幫自己買了幾件古玉,一共花了十幾萬台幣。
在展場和玉商閒聊時,來了兩位客人,一下子買了三十幾萬古玉,還沒什麼還價。我立刻被比下去了,當下我就警惕自己,不要覺得有點小錢能買很了不起,更有錢更會買的人一堆。
我把碧玉爐轉交給朋友,朋友還很高興,可是一個月後,朋友突然跟我說,他老婆是信佛的,覺得收藏爐子這類曾經供佛使用過的器物不好,問我可不可以退?
我聽了很驚訝,這碧玉爐沒有使用痕跡,純粹是擺設用,怎可能真用來燃香供佛?更何況,我收了幾年古玉,買錯、被騙很多次,都是擦乾眼淚吞下,沒跟賣家退過。怎可能因為你拜託我幫你買的東西還拿去退?
朋友解釋說不用退錢,換貨也可以,他還一直以他老婆的信仰當藉口,好像他老婆對這件碧玉爐反彈很大的樣子。我大概了解他的意思,無非是拿到碧玉爐後有人看過說了負面意見,讓他覺得後悔想退。
碧玉爐不是我挑的,我是被動受託幫忙,也沒賺半毛錢傭金,竟然還要幫忙退換貨,讓我覺得很困擾。我和老婆商量後,決定都不跟雙方說,我們自己默默買下這個碧玉爐。
岫岩玉開採
剛入門時前輩除了稱呼岫岩玉是「蘇玉」,蘇玉還分為「軟蘇」和「硬蘇」。蘇玉硬度也確實落差較大。
以前學界對岫岩玉(蘇玉)調查沒那麼清楚,隨著古玉價格上漲,連帶促進玉料收藏的風氣,使得玉料價格更是一飛沖天,各地各種不同玉礦紛紛浮上檯面,加上國家標準的訂定,對玉料分類也逐漸明朗。
以目前古玉界對岫岩玉較新的分類,簡單來講,岫岩玉分為新岫岩、老岫岩兩種;又可分為山料、水料(河磨料)。若以礦物學概念來分,又可分為「蛇紋石岫岩玉」、「透閃石岫岩玉」、「透閃石-蛇紋石岫岩玉」這三大類。可以說岫岩玉雖然只是一個名稱,但質地種類包含甚廣。
30年前玉市老前輩不懂這些岫岩玉的分類,可是就把蘇玉分為硬蘇、軟蘇,顧名思義就是蘇玉硬度有硬有軟。但孰硬孰軟?雖然互相刮蹭就能比個高下,但在不做破壞性測試時(刮傷了找誰賠),玉市前輩沒有工具及儀器輔助下,怎麼看玉質硬跟軟?不外乎兩招,就是肉眼看玉質結構,有些看起來結構就較鬆散,有的就較凝結,視覺上就有軟硬之差;還有就是用手掂掂斤兩,感覺手感沉不沉?
隨著科技進步,電子秤變得廉價,每個人都可以用沉水方式來測玉石比重。產量最大的蛇紋石岫岩玉的比重只有2.5到2.6之間,比重較低在手感方面就會覺得沒那麼沉手。只有透閃石成分高的岫岩玉比重才會與和闐玉相當。
以岫岩玉的硬度而言,蛇紋石岫岩玉硬度從2.5到5.5度,而透閃石岫岩玉硬度是6到6.5度,也就是說以整個岫岩玉族群來說,硬度從可以入刀到不能入刀都有。岫岩玉硬度落差這麼大,可見前輩將之分為軟蘇、硬蘇確實是經驗之見。
以新石器時代晚期紅山文化為例,岫岩玉的運用可能比和闐玉更早,可是隨著時代變遷與區域的興衰,岫岩玉逐漸被忽略也被和闐玉取代。只是根據考古發現來看,從新石器時代以來,岫岩玉的運用其實並沒中斷,只是變成非主流用玉,成為和闐玉的替代品。
這篇是網路上找到的文章(含13張照片),應該是2011年仿品「漢玉凳」假拍被揭穿後,2012年央視指蚌埠的仿古玉根本是「造假」,許多記者跟進揭露安徽蚌埠仿古玉市場的報導之一。
相關打假報導非常多,像附圖第一件雕刻中的出廓璧,這類出廓璧幾乎是國寶幫人手一件的仿品,網路上用關鍵字「漢 出廓璧」搜尋,就會跳出幾乎數不盡的仿品,甚至淘寶就有店家批售(最後一張圖),有這麼多資訊可查證,國寶幫還不能醒悟,那真沒辦法救了。
========
「文物造假」被揭穿,「假古董」產地蕭條——安徽蚌埠仿古玉市場調查
網上盛傳的「中國文物造假地圖」稱玉器造假以安徽蚌埠為重災區,蚌埠仿古玉雕成為不少人口誅筆伐的靶子。
仿古玉器行業如何發展?怎樣引導仿古玉產業走向規範?記者日前實地走訪了蚌埠玉器市場。
數萬人「仿製」古玉
步步驚心,蚌埠仿古玉市場造假被揭穿!(請國寶幫對號入座吧)
國寶幫,辛苦了!
朋友在玉市親眼所見,有個年輕人拿一件比手臂還長的琮去退貨,說這不是良渚文化的琮,是現代仿品。
攤商阿伯生氣了,說這麼大一件我才賣你8000塊(台幣),你還好意思跟我說是仿的要拿來退?
最後沒退成,年輕人摸摸鼻子走了。
8000台幣不是8000萬台幣,想買比手臂還長的琮,那不是良渚文化,而是沒文化;不是沒知識,是沒常識。
可是在網路討論就常常遇到有人拿這種貨上來問,告訴他是仿品,還跟你強辯,說你們玩明清件的不懂高古,並且調侃說中國百分之99.9的玉匠最愛仿的就是明清件。簡單易入手。
市場上仿高古玉多?還是仿明清件多?這沒有統計數字,不過網路上見識到的,有收幾萬件仿高古的玩家,還沒見過收幾萬件仿明清件的玩家。當然這不代表仿高古比較多,起碼證明仿高古不見得比仿明清少。
那些把低仿品當國寶的國寶幫還抱怨,因為網路上的批評導致國寶淪落為白菜價!說價錢比現在買玉料找人雕刻還便宜。看到這種說法,我能感受到國寶幫的哀怨,只是卻覺得想笑。
和闐翠玉「巧雕」
1992年時,丈人知道我在收古玉,說他想要一個玉戒指,我立刻去找一個又寬又白的玉戒指呈上。
丈人身材比較胖,所以寬版玉戒指戴起來大氣,這種型他還蠻喜歡的,但是他又說了一句「沒有綠」!
那時我周遭親友沒人分得清古玉和翡翠有什麼不同,多數人認為古玉就是舊的翡翠。既然是翡翠,那就要有綠色,要不就是要有紅色,質地透的叫冰種,純白色又不透的就變成質地不好,比常見的「白底青」還差,起碼白底青還有那一點青。
我向丈人解釋了軟玉、硬玉的不同,還有和闐玉和翡翠的不同,可是丈人認為,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綠」!
我在大馬路邊的骨董藝品拍場逛,剛好看到有人賣一盒小小隻的三腳蟾蜍,透明蓋子的塑膠盒裡那十來隻丁點大三腳蟾蜍隻隻透綠,一盒才一千多台幣。
老的鼻煙壺的口沿是什麼樣子呢?
鼻煙雖然是明末才傳入中國,但鼻煙壺的原型是從小藥瓶挪用而來,清代才成為一種專用來盛裝鼻煙的熱門器具。
清以前的小藥瓶樣式質地沒有清代鼻煙壺那麼精彩又多元,清代鼻煙壺由於質地、作工種類繁多,可說自成一個古玩體系。我剛開始玩古玉的時候,鼻煙壺是國際拍賣場上非常熱門的拍品,還有鼻煙壺的專拍。
當時中國古玩價格還深受歐美人士喜好的影響,由於欣賞的角度不同,白玉留皮鼻煙壺的價錢比不上玻璃套料巧雕。
記得1991年我想買鼻煙壺時,我朋友就告訴我,要選口沿往中間內凹的,這種比較老,比較好!
朋友的認知,鼻煙壺口沿往內凹的差別不是新(仿)或舊,而是老和好!
現在要討論口沿這個問題,我以故宮舊藏的鼻煙壺為例,故宮舊藏鼻煙壺非常多,公佈的照片裡沒有蓋子可以看到口沿的也有數十件。所謂口沿內凹,如圖四照片琥珀鼻煙壺的情形,這是故宮舊藏可以看到口沿的鼻煙壺唯一一件內凹的。
兩段故事之一:臉盆特賣
好友胡兄也在社團,很多收藏故事都是紀錄和胡兄往來的過程。
早期古玉貨源還很充足,胡兄會把一些賣很久沒賣掉的貨底挑出來,等貨底累積一個量就來個大特賣!
重災區之長宜子孫
上禮拜紐約佳士得拍出一件清18世紀 白玉「長宜子孫」牌,估價1.8-2.5萬美元,成交價含佣金高達237500美元!創下同款「御製玉長宜子孫珮」的最高價紀錄。
紐約佳士得這件牌子看起來漂亮開門,不過如果搜尋同款長宜子孫珮,光是網路上可以找到的就好幾件,這不只是重災區,還是暴雷區!做生意的話,這是生意貨;自己收藏的話,我真的不敢買。
網路上找到的最早一件是2009年北京保利拍出,這件是日本人舊藏,還有個木座。拍賣公司沒規定藏了多久才算舊,基本上,以前買的現在拿出來賣,就算舊藏了!
中貿聖佳2015春拍有一件看起來一模一樣的玉器,但該公司官網資料沒標註是北京保利2009年拍品,所以無法肯定是同一件。資料找多了就會發現,看起來一模一樣卻不是同一件,真的不意外。
北京翰海2013秋拍和中拍國際2013秋拍竟然鬧雙包!兩件詩文的字體都有描硃砂,如果不是同年秋拍碰在一起,我會以為是同件玉器有人買了再拿出來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