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4.jpg

北京保利5.jpg

北京保利6.jpg

北京保利19.PNG

北京保利18.PNG

北京保利20.PNG

北京保利21.PNG

北京保利21.jpg

北京保利13.PNG

北京保利3中國國家博物館.jpg

北京保利2.jpg

北京保利1.PNG

002.jpg

003.jpg

004.jpg

001.jpg

御製乾隆三清詩玉蓋碗
  之前看到Wai Wan Tsang曾教授貼出一件英國皇家基金會藏品刻乾隆御製詩白玉三清茶蓋碗,看到這個蓋碗第一眼感覺就是有問題!
  因為印象中清宮舊藏沒有御製詩文玉器是描紅的。加上刻工痕跡有點怪,不像是砣痕,所以當下認為是後仿品。只是看曾教授補充資料,這件是英皇佐治五世太太瑪麗皇后於1938至1945年間獲得的,這個時間點玉雕業還沒引進電動工具,這件縱使不是乾隆時期玉器,也不會是現代玉雕。
  為了瞭解三清茶碗的由來,我就開始搜尋資料。
  三清茶是乾隆喜愛的飲品,其調製方法是以獅湖龍井茶為主料,將佛手切成絲投入瓷壺中,沖入沸水,投入龍井茶,然後沖水至滿壺。另外用銀匙將松子仁、梅花分到各個蓋碗中,最後把泡好的佛手、龍井茶沖入各杯中,這就是「三清茶」。
  乾隆認為三清茶有清高節操之象徵,自乾隆八年起固定在重華宮舉辦「三清茶宴,參加者多為詞臣,大學士、九卿及內廷翰林,人數僅十幾到二十幾人,參加者無不視為一種榮耀。
  乾隆十一年(1746)秋巡五台山,回程時在定興遇雪,於氈帳中烹煮三清茶有感,做三清茶詩,回京後便命令督陶官唐英製作三清茶詩茶碗於三清茶宴時使用。
  「唐英督陶文檔」中即有記載,乾隆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傳旨命唐英作瓷杯,「畫枝葉,松、梅、佛手花,將詩文字擺勻。」十一月初七日呈樣覽。奉旨,「照樣准燒」。這應是燒造最早的一批「三清茶」詩句碗。文檔中還記載此類碗在燒製中即分為蓋碗和碗兩類。
  在清宮檔案可以看到三清茶碗不是孤品,道光十五年七月十一日立抄本《琺瑯、玻璃、宜興、磁胎陳設檔案》乾隆款磁胎內所載「青花白地詩意茶鐘 拾件」、「紅花白地詩意茶鐘 拾件」,這批三清碗現在收藏於台北故宮。另外,乾隆和嘉慶都曾命令燒製,所以三清杯杯底的印款除了乾隆款之外,也有嘉慶款。
  上述的御製三清碗是瓷碗,英國皇家基金會收藏的是玉碗,玉碗製作比瓷碗耗時費工,很難做到量產,但除了英國皇家基金會這件玉蓋碗之外,在多家拍賣公司也能看到類似的玉蓋碗上拍,蘇富比、佳士得、北京保利這些大公司都有拍過。
  很難說因為刻詩文玉碗雕工困難又耗時,就否定乾隆時期大量製做的可能,但是可以參考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青玉三清詩文玉蓋碗,這件原本蓋子上有貼黃紙條,應該是清宮舊藏。這件蓋碗和其他玉蓋碗相比,光是質地就差了好幾個等級,紋飾也簡略許多。清宮舊藏質工都比不上外面流傳的同款玉碗,這實在說不過去。
  其他玉碗看不到細部照片不談,就英國皇家基金會這件玉蓋碗而言,雖然資料上起碼是1945年前藏入,但這個玉蓋碗我覺得最大問題在於上蓋的印款,沒有一件器物的印款是在落在正上方的(這點後來證實瓷器三清杯蓋碗上下都有印款)。一般落款會落在杯托,這件上蓋圈足寬度比杯子圈足窄,因此底部會做比較寬,可以肯定是上蓋用途,而不是做為杯托用。
  再看上蓋的印款,從刻字描紅剝落的地方看到陰線兩邊有崩角的現象,和杯子底部印款刻工不同,這也讓我疑惑。杯底年款陰線是以反覆刻畫方式形成,照片放大後清晰度不夠,但起碼看起來還沒問題,
  上蓋照片左邊可以看到有部分描金,描金是抹上金粉,確實不少描金的玉器上面的金粉被刻意摳下,因為金粉可以轉賣,以上蓋左邊的情況,這件可能原本是描金後改描紅,所以才會讓人覺得怪異。
  在器型方面,這件杯子和杯蓋也有些不合身。如果不是杯子上沿外翻角度太小,就是杯蓋略大一些。我覺得古代工匠在這方面尺寸掌握應該會很好才對。參考中國國家博物館那件玉杯或瓷器三清杯蓋碗就沒這問題。
  看照片討論,這些質疑都不足以推翻1945年前藏入的資料證據,就有只是如果看到再有御製三清杯御蓋碗上拍,我會多留一個心眼。畢竟御製三清詩瓷碗因為乾隆賞賜給參加茶會臣子的關係,早就在民間流通,有了範本就容易出現仿品,可能瓷器、玉器都有這個問題,不得不小心注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