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餅探源
  市場上有一種扁平長方形的物品,正面中心兩旁鑽兩個洞,正面看起來大小和樣式就像是麻將裡的「二餅」,所以市場上都稱這種東西叫「二餅」。
  二餅材質有金屬、陶瓷、竹木牙角、玉器等等,這種東西真正的名稱叫做「荷包扣」,是清代荷包的配件之一。
  我們現在服裝上的口袋是從西洋傳入的,從光緒時期才開始漸漸流行。中國古代服飾上沒有口袋,所以隨身物品不是塞在衣服裡,就是藏在長袖裡,如果隨身物品多,就要用東西包裹起來,古代的人盛裝物品隨身攜帶的叫做「囊」。
  荷包一詞最早可能源於宋代,是由「荷囊」一詞演變而來,「荷」是負荷,「囊」就是包裹,不過宋末陰時夫所編著的《韻正群玉》成書於元代,其中「陽韻一錢囊篇」寫到:「阮孚持一皂囊,遊會稽。客問:『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錢看囊,恐其羞澀。』」這個典故就是「阮囊羞澀」一詞的由來,也顯見宋元之交可能還是習慣用「囊」這個詞,後來「荷包」一詞慢慢變為專指隨身的小袋子,和用來盛裝較大件物品的行囊稱呼分開。
  尤其到了清代由於生活物質多元,隨身小物品增多,需要用一些小帶子分裝,而荷包用途更廣泛,只要用來盛裝隨身物品的小袋子都叫荷包,放錢的小囊包是荷包,香囊或菸絲袋也都是荷包的一種,只是後來因用途區隔,分別以用途稱呼其名稱。
  清代以前有沒有「荷包扣」不得而知,就現存文物完整的荷包來看,上面有「荷包扣」的都是清代之物。「荷包扣」並非荷包必用的配件,荷包的袋口有不同的摺法,或是用不同的方式穿帶繫綁,不用「荷包扣」一樣可以束緊荷包。只是荷包口是扁平型的,以帶子在荷包兩面對穿的綁法時,有「荷包扣」的輔助,帶子束緊荷包時,荷包口才不會皺成一團。以中國絲綢博物館網站上看到的近百件清代荷包來估算,使用「荷包扣」的僅寥寥幾件而已,比例甚低。
   因為「荷包扣」不是非用不可,所以雖然荷包男女老少通用,使用範圍遠比煙嘴、髮簪更廣,但市面上看到的「荷包扣」數量遠不及前兩者多。「荷包扣」製作的材質總類雖多,但精品 甚少,也比不上荷包上刺繡的精彩,這應該也是因為「荷包扣」在實用器上不是被列為必備品 的關係,算是雜項裡的小配件而已,所以不受重視。
  「荷包扣」上面兩個孔的形狀常被誤認是藏傳經書扣,但兩者形制上有明顯差異,藏傳文物材質也不像荷包扣那麼多元。也被說是明代組玉佩裏的「琚」,外型類似,但外型大小厚薄以及孔的大小都有差別。另外還被認為是輔助捆綁書畫捲軸的器物,或被認為是袈裟環的一種。這些誤解只能說荷包扣這種兩個孔的形狀適用那些器物的用途,或有少數挪用的特例,但這些都不是實際的用途。
  根據清代遺留荷包實物,加上荷包扣的材質以及紋飾來研判,可以說俗稱的二餅就是真真正正的「荷包扣」,這是無庸置疑的。
  (附圖的前四張是中國絲綢博物館照片百餘張館藏荷包照片裡只有這四件荷包有荷包扣。後兩張是南通刺繡博物館照片,可以看到展品中的荷包多數沒有荷包扣。)
  原文發表於台南市文物協會電子報第三期,本文略做修改。 https://www.facebook.com/tainanarts/photos/pcb.1631898486855211/1631898393521887/?type=3&theater

2017-05-26 (6).png

2017-05-26 (7).png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荷包.jpg

中國絲綢博物館藏荷包水晶荷包扣.jpg

20130727144421976.jpg

20130727144318530.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