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三多
  以前常有人戲稱「古玉有三多,扳指、煙嘴和帶鉤」,這三種是古玩市場最常看到的古玉。當然花片的數量更多,但花片是多種類玉片的統稱。
  扳指、煙嘴、帶鉤這三項不是只有玉製品,還有瑪瑙、金、銀、銅、竹、木、牙、角等材質,以玉製為大宗也較為貴重,所以才會成為古玩市場流通量最多的古玉。

  考古發現商代就有射箭時套在拇指上用來扣弦的玉扳指,實用功能的扳指以木質、動物骨或角製作為主,玉製的扳指並不是實用器。
  不同射箭方法所使用的扳指樣式也有差異,兩端平整的筒形扳指是清代盛行的樣式。滿族以騎射奪天下,扳指幾乎是八旗子弟的隨身配備之一。滿清入關後政權穩定,貴族漸趨驕奢,在攀比炫富下,改用珍貴材料做成扳指,進而影響民間,戴扳指成為有錢有閒的象徵。
  玉是珍貴材料,重量又比金屬輕,適合佩戴把玩,因此和闐玉就成為扳指的主流材質。

  煙嘴成為古玩的時間較晚,中國古代並沒有抽菸的行為,是明代萬曆時期才從外國傳入的。考古發現最早的玉煙嘴也是在萬曆時期。
  煙嘴只是煙具的一部分,因為以前抽菸是用煙槍,由煙鍋、煙桿、煙嘴三個部分組成。菸絲放在煙鍋內點燃,透過煙桿、煙嘴抽菸。煙鍋以金屬製為主,少數陶磁玉石材質。煙桿材質則是竹、木、象牙較常見,煙嘴部分玉製數量非常多,和闐玉、翡翠這兩種都有,因此現在古玩市場才會這麼常見。
  條狀煙製品的捲煙(現代條煙)製作方法是在清末才傳入中國,隨著生產捲煙機器的改良進步,產能大增,成本降低,抽捲煙的便利逐漸取代煙鍋點煙的抽煙方式,才使得煙槍從市場消失。

  帶鉤是古代男子用來勾住腰帶兩端的掛鉤,功能和現代的皮帶頭一樣。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遺址就挖掘出疑似帶鉤功用的玉製品,只是樣式不同而已。
  前頭有鉤,後方背面有鈕的帶鉤樣式在春秋時期就已普及,這種帶鉤樣式一直使用到民國初,因服飾習慣改變而消失不用。
  明清時期是玉帶鉤大盛行的年代,從許多清晚期老照片可以發現,腰帶會使用帶鉤的人,顯然經濟能力較好或身份地位較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