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器
  官器顧名思義就是當官才能使用的器物,御用器也可視為官器的一種。古代國家體制的建立,會有相對的典章規範,包含禮儀、服飾、器物等,規定具有一定官方身分才能使用某些相對器物,不得逾越,這就是官器的由來。
  古玩市場流通的明清時期官器數量最多的就兩種,明代是帶版,清代是翎管。
  帶版是縫鑲在皮製腰帶上的裝飾物,材質有金屬、玉石、動植物材質等。一般俗稱的金帶、玉帶不是指整條腰帶都是金或玉製成,所指的是腰帶上鑲綴的裝飾品材質。
  南北朝的北周時期就出現雕琢紋飾圖案的帶版,唐代就有規定三品以上官員才能繫金帶或玉帶。明代是帶版最為盛行的年代,從帝王、皇室成員及各級官員使用的帶板材質、圖案均有規範。一套標準的明朝革帶,鑲嵌20塊不同外形的帶板,分別是長方形的排方、長條形的輔弼、桃形的圓桃、圭形鉈尾,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而成。
  明中期以後社會富裕,尤其明晚期萬曆三十年不上朝,制度的鬆懈,官器使用僭越情形普遍,也導致玉帶版廣為流行。直到滿清入關後改變明朝輿服制度,帶版才退出歷史舞台。

  翎枝是清代官員官帽上之榮譽性飾物,翎管是安插翎枝的管子,材質有和闐玉、翡翠、瓷器、金屬等。網路上諸多文章提及大清律例有規範各級管員使用的翎管材質,經查大清律例「戶律-市廛」篇只有帽頂的材質規定。另外大清會典有詳述各級官員翎枝條的種類規定,也沒有翎管的材質規定。
  道光時期發生鴉片戰爭,軍費支出加上賠款導致清朝國庫空虛,開始有用銀捐買翎戴之制,使得原本規範嚴格的戴翎制度變得寬鬆氾濫,例如咸豐九年奏准捐翎價格為花翎七千兩,藍翎四千兩。光緒時期捐翎甚至降到僅須數百兩銀子。
  插翎枝須要用翎管,隨著富人捐翎增多,翎枝須依官秩而定,因此只能從翎管變花樣,現在市場上看到各種花俏的清代翎管,多數是清晚因捐翎制度出現而產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