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古玉辨偽」書中取例
  年初看到一則在日本的耆老企業家舊藏高古玉器拍賣報導,雖然我對其中許多玉器年代並不認同,但我對這個拍賣很感興趣,因為該批古玉都收藏在特製的箱盒裡,整體給我的感覺就是上年紀的老東西,雖然有些玉器光看形制就知道年代不可能是高古,可是依收藏的時間點來看,起碼有民初仿古的味道。
  我將這訊息告訴專收高古玉的朋友,可是朋友對這個拍賣完全不感興趣,想想也是也是,不做買賣、不打算坑人,除了研究性質外,特地買民初仿高古玉實在沒什麼意思。
  文物仿古從宋代開始興盛,明清時期尤多,清末由於國力衰退,洋人大舉進入中國做生意,許多洋人非常喜愛中國文物,也不惜重金收購,更造就了仿古業的興盛。除了文革時期可能沒人製作仿古器,就連創匯期也有在「摹古」,現在大家都知道造假猖獗,而且技術精進到讓人咋舌。
  當今高古玉流行,因為高古玉辨偽難度高,所以拍賣公司特別重視傳承有序,老收藏家舊藏變成一種時代保證,有紀錄越早的越有保障,但實際上是不是如此呢?
  我們在論壇討論常看到有人說這是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舊藏,事實上二十年、三十年這點時間對研判新舊的幫助有限,甚至連清末民初取得的都可能是當時的仿古玉,二、三十年前取得當然未必就是真老。
  這方面可以參考楊伯達所寫的「中國古玉辨偽」這本書,特別是「微觀篇-仿古玉與偽古玉辨證」其中的第四章「清代古玉辨證-晚清金齒藏玉辨偽六例」,以及第五章「民國時期民間古玉辨證-西安古玩市場流通古玉辨偽七例」。這兩個部分講解的玉器都有明確的收錄年代,也就是年代下限明確,但這也說明了民國初買的也有可能只是民國初的仿品。
  我有買這本書,也很幸運在網路找到書上的內容可以和大家分享,如果看了覺得有受益,可以訂購這本書。楊伯達老師以傳承有序的舊藏為例,一一剖析其真偽,這本書裡許多篇幅都是在駁斥目前諸多傳世館藏品年代標示的謬誤,當今民間流通還常看到類似的玉器,對於這些玉器的斷代,本書值得參考。
  在書中「民國時期民間古玉辨證」這個章節裡,有一件御題詩玉圭剛好可以解答市面上常見到御題詩文物的疑惑。這件玉圭不是清宮舊藏,但也是遼寧省博物館的藏品。楊老師在文中分析這件玉圭是民國時期偽造,由這個例子可以證明清朝結束皇權不在,民初仿御製御用文物就已盛行。
  我覺得這件玉圭還有一個破綻,就是御題詩落款「乾隆壬辰季春月御題」,而玉圭另一面上面有「古稀天子」圓形印章刻款,下面是個「太上皇帝」的方章刻款。乾隆壬辰年是乾隆三十七年,古希天子是乾隆七十歲才開始自稱,取自「人生七十古來希」,當時是乾隆四十五年。乾隆傳位給嘉慶時是乾隆六十年的隔年,從此才變成太上皇帝。
  這件玉圭上面顯示乾隆三十七、四十五、嘉慶元年這三個年代的詩和印,玉雕不會是分三段執行,可見這件如果為真,刻上詩和印的時間不會早於乾隆六十年,乾隆是詩文量產型的文青皇帝,這種性格是不會抄舊作的。「太上皇帝」和「古希天子」並存,這只有在書畫上因用印時間順序關係才會出現。從玉圭上詩和印的時間就能證明這件是後仿品。
  從楊伯達老師破解這些傳承有序的舊藏,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民初時期仿古玉的風格,再回頭看本文開頭講的日本收藏家舊藏,就會覺得有種孰悉感,如此當更有體會。
  如果我們是做生意的,當然舊藏是噱頭,有噱頭會更好賣,畢竟這個市場不懂的比懂的多,有錢又不懂的比有錢又懂的比例更高很多。買噱頭可能比買行貨更有利潤,但我們不想自欺欺人的話,還是腳踏實地認清真偽吧!

26047123_10215340028239325_2094597813056948488_n.jpg

25659621_10215340028479331_6163253997010101297_n.jpg

26112267_10215340028639335_8149493419026979836_n.jpg

26165580_10215340029039345_5111206013478248630_n.jpg

http://www.5123.cc/news_show.php?id=754 「金齒藏玉辨偽六例」從網頁中下開始
http://www.5123.cc/school_show.php?id=757 「西安古玩市場流通古玉辨偽七例」從網頁四分之三的地方開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