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假不了,假到真不了
  在臉書常遇到把低仿品當國寶的人士(國寶幫),一眼仿的玉器都能說是帝王墓葬、宮廷精品。這類人在臉書很活躍,個人臉書貼文也有很多人看。
  其實臉書很多社團早被國寶幫盤踞,甚至就是國寶幫成立的社團,這種社團數量遠超過我認知的正規古董社團,國寶幫不怕沒有發聲的管道,甚至是管道太多了!
  網路世界評估貼文影響力,不外乎追蹤人數(社團人數)、貼文按讚與留言互動數。這種很明顯也很現實的數字也是廠商投放廣告的參考標準。既然國寶幫社團數量、人數眾多,發文按讚、回應眾多,都超過我認知的正規古玩社團,理所當然他們對古玩市場的影響是最大的!
  問題來了,既然如此,怎麼他們玩的東西價格一直不好?當然他們會舉例出土件、館藏、大拍的藏品,對照他們的收藏。雖然我們眼裏是雞跟鴨的明顯不同,只是他們自己覺得都一樣。可是以網路聲量來看,讚同他們講法的人較多,認同我們講法的較少,怎麼他們還自嗟自嘆東西只能賣白菜價?
  這些國寶幫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聲量有聲量,起碼我從開始玩古玉聽到現在,都三十幾年了,這些國寶幫的白菜也該變老白菜了吧?文物市場起飛這麼久了,怎麼國寶價格還是這麼不長進?要知道市場價格不是由反對的人決定的,也不是一個由喜歡的人決定,而是只要有兩個認同又出得起價的人,就能拉高成交價。國寶幫人多勢眾,找不到這樣的兩個人?
  例如最近古玩圈大熱門新聞,法國巴黎小拍的乾隆款天球瓶,以770萬歐元落槌(含佣金高達912萬)。這瓶子不認同的人可多了,就算如此,2000歐元起拍時有三十位買家競標,超過500萬歐元時還有十位在競爭。顯然價格,不是由不認同的人決定,而是由認同的人做決定。
  文物市場起飛這三十幾年,就連數量龐大的明清花片都能大漲,難不成「國寶」比花片多?真相只有一個,就是因為有買不完的「國寶」,只要肯出錢,國寶源源不斷的「出土」!就算這類「國寶」愛好者很努力的買,對仿古業者而言,售價高於成本就有利潤,錢不是自己印的,「國寶」是可以持續生產的。價格好只會刺激加速生產,反過來壓抑價格。
  這不是高深學問,很簡單的道理而已。想不通的,如果不是因為「身在此山中」,所以才看不清事實;那麼就是頭腦單純,是詐騙集團最愛遇到的肥羊。
  這篇文是看到國寶幫推崇什麼尋龍棒鑑定方式有感而發。那個用兩個棒子在鑑定古董,就像用心電圖測腦電波,是驗不出來智障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