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看之前故宮閉館三年的新聞,實在很感慨,可能我在中華文化的醬缸裡浸染太深,腦海裡就浮現一段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政府官員不是聖人,卻同樣以百姓為芻狗,往往一個政策下來就斷了百姓的生計。以前某體育事件,官員勸運動員要「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句話卻成為網論攻擊的話柄。
  小我和大我有比重的差別,但不是對立的,也不存在必然犧牲。用在施政上來說,例如拆房子拓寬馬路,被拆的房子是少數人所有,馬路使用權卻是大家共有。為拓寬馬路而拆除房子,雖然有補償費不表示屋主就會願意搬家而不抗議,在心不甘情不願之下接受補償而搬遷,這也可以說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可是,以苗栗張藥房的強拆糾紛,所謂大我這個前提是否正確?成就大我有必然要犧牲小我嗎?難道在成就大我的前提下,沒有兩全其美的做法?
  若故宮改建是必須的,那麼改建前展場裡的文物當然要先遷移。遷到山洞庫房或是遷到嘉義的故宮南院,意義並不一樣,運送就存在風險,當然相信這點館方有經驗也會安排好,所以盡管重要文物應該減少移動,但我也不認為故宮文物在南院展出有什麼問題。
  問題是台北故宮名列全球十大博物館之一,是舉世聞名的博物館,交通部觀光局票選列為台灣八景之一,可說是台灣重要地標,一個地標的形成是須要時間的累積,閉館很容易,可是是否有閉館的必須性?不說全世界有哪個重要博物館會完全閉館整修,這點我無法查證,但故宮對台灣觀光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閉館的影響怎可忽視!
  最近台北故宮舉辦「實幻之間-院藏戰國至漢代玉器特展」,我們台南市文物協會就為了看這個展舉辦台北之旅。當然這個展若是辦在南院我們也是會去看,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台北故宮閉館三年,將部分文物移去南院展出,當然會吸引一些觀光客。
  站在嘉義人立場當然歡迎,可是站在台北人立場呢?尤其是因為故宮形成的至善路一帶店家,會受到多大衝擊?如果我是靠故宮帶來的觀光客人潮做生意的店家,聽到故宮要閉館三年,我應該眼淚會掉下來。
  來台南觀光應該都知道海安路商圈,以前我和朋友們晚上常去海安路「五巷」露天茶吧擺龍門陣,我們在伍巷消費超過十年的歷史,雖然我去的次數較少,但我朋友們有很長一段時間幾乎一周有五天晚上約在伍巷,那裏是我們的集合點也是休息點。
  兩年前一例一休帶來的人事費用上漲讓伍巷老闆萌生退意,真正給伍巷重重一擊的是海安路封街造景。雖然封街不到一年時間就完工開放,海安路景觀也變美,可是伍巷也結束營業了!不管以後多繁榮,那都是別人的事了。
  建設的過程難免會造成影響,但不該因為怕影響而不做建設。同樣的,這也是建設是否有必須性?和過程會造成多大影響的問題。
  我是支持故宮文物大力支援南院,但是南北兩院不應該是複製,南院更應該發展自己的特色,利用故宮館藏近七十萬件文物做出差異性,並在策展上要加強,讓南北展場互相輝映。否則就算靠故宮閉館移展的文物撐起南院,三年後將文物移回台北故宮,那南院人潮還不是回復原狀?  
  如果封館只是要讓故宮人員不用一邊上班一邊改建,那我要說你們一點點不方便,可以讓仰賴故宮觀光人潮維生的人得以維續生計,這是值得的。只是我也質疑故宮員工認同閉關三年的說法,有多少員工須要隨同文物改至南院上班?三年不是三天,怎可能沒有反彈的聲音。
  站在地方的立場,地方本來就是要為自己謀福利求發展,嘉義人不用管故宮閉館對台北觀光的影響,台北人又何嘗須在乎南院的存活。可是站在中央政府的立場,手心手背都是肉,要做全面的考量,沒有誰必然要為政策犧牲。
  政府任何一項草率的決策,往往百姓無從抗拒;高層攫取政治利益的方式,通常就是要無辜的百姓犧牲。雖然輿論反彈後,故宮已否認閉館整修,但這件事讓我有所觸動,才會興起「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的感慨。

46816198_1568984689914836_4668912184154128384_n.jpg

46736765_1568984713248167_8307472790718513152_n.jpg

46884490_1568984779914827_3149242275385573376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