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牌除了較為人知的子岡牌以外,「太公牌」說多不多,偶而還是能看得到幾件。太公牌常見樣式如子岡牌,正面是字體,背面是花草圖案或是「福」字、「壽」字。字體部分大多是四字或五字,四字的有兩種寫「姜太公在」或「太公在此」;五字的就一種寫「姜太公在此」。另外也有「姜太公神位在此」之類的牌子,或是將這些字分別刻在兩面。
  玉石類材質太公牌除和闐玉之外還有岫岩玉、翠玉等。我見過的太公牌都是工藝較粗的,印象中沒看過質地良好、工藝精美的太公牌,可能是我沒特別留意去找。我這件太公牌就是工藝粗糙的那種,圖案的那面還有兩對象穿孔,我認為這件應是帶板改件,一片素帶板從中切成兩件改雕,那兩個象穿孔就是帶板背面四對孔之二。
  太公牌主要的用途是作為避邪之用,記憶中民間較常見的用法是在在紅紙或紅布上寫上「姜太公在此」,掛在家裡或是隨身佩著以求保平安、不要遇到陰邪之物的意思。網路上找到多篇「姜太公在此」的典故,意思都是相同的。
  由於太公牌的工藝較差,像是刻意如此,應該是有特別的用途或意義。我覺得太公牌未必是做為隨身佩戴用,很可能是懸掛在屋內橫梁以作為鎮宅用,所以工藝不必講究,意思到了就可以。
  下面附上我自網路上多篇相關文章剪輯來的資料: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唐宋以前,姜太公被歷代皇帝封為「武聖」,唐肅宗封姜太公為「武成王」,宋真宗時,又封姜太公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封神演義》小說,從此,姜太公由人變成了神,並且為民間廣為信奉。
  武王時,盟津之會,八百諸侯都要伐紂,武王、太公不允許,等商紂殺王子比干,又囚良臣箕子,在「卜龜不吉,風雨暴至,群公盡懼」的情況下,太公獨強勸武王伐紂,,一舉奪定天下,這就是民間傳說「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源頭。
  另一個說法:傳說姜太公封了諸神後,眾神皆大歡喜,只有他老婆掃帚星沒有如願,整日垂頭喪氣,牢騷滿腹。一日,這婦人又開始嘮叨了,姜太公不耐煩地隨口訓斥道:「一個婦道人家,整日爭名奪利,囉囉嗦嗦的,活像個窮神」。掃帚星一聽認為是被封了個「窮神」,就到處跑,到處講,得意得不得了。誰知這卻害了百姓,因為她走到哪兒,那裡就窮,因此老百姓都憎恨她。
  後來有一位敢於直言的人將此事告訴了姜太公,太公一聽大驚,知道自己無意中犯了大錯,於是立即提筆寫下「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條幅來保護百姓免遭掃帚星帶來的厄運。從此以後,人們為了避窮神、圖吉利,就在門上、屋內貼上「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字條,以杜絕窮神之害,這一風俗也就這樣沿襲至今。
  姜太公在此的典故大致就是如此,由來是姜子牙封神的時候,整個封神台上位置都滿了,姜子牙卻忘了給自己留個位置,最後一看,只有橫樑那個地方還有個空位。姜子牙說,我就在這待著吧!後來民間就留下了這麼一個習俗,蓋房上梁的時候,會在樑上掛太公在此的布條或紅紙,以作為安宅辟邪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