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網友在FACEBOOK討論一篇文章,剛好最近看了一本書有點感觸,所以就順便聊一聊。請先看下面節錄這一段文章:


謝金河:美股創歷史新高,台灣呢?


‧先探投資週刊 2013/03/08 


【文/謝金河】


這些天,被人問到最多的問題是:美股都創歷史新高了,台灣為什麼一蹶不振?過去我們最常說台灣股市與美股連動,特別是台灣的科技股,但是眼看著APPLE大漲後,AMAZON跟進,如今是GOOGLE,但台灣依然欲振乏力,問題發生在哪裡?


三月五日,前財政部長顏慶章的新書發表會上,眾官員雲集,正巧擔任交易所董事長的李述德也在現場。顏董事長請我致詞的時候,我順便說了一個觀點,我說馬英九總統與歐巴馬同是在○八年當選總統,且都順利連任,他們兩人當總統時間大部分都重疊,但歐巴馬當選就職之日,道瓊指數在八○七○.五六,如今是一四三二○,也就是說,歐巴馬從就職以來,美國道瓊指數上漲六二五○點,漲幅已達七七.四%。但是馬總統在○八年五二○就職當天,台股是九○六八.八九,如今是七九六○.五一,馬總統就職以來,台股大跌一一○八.三八,跌幅是一二.二%。


一邊是大漲七七.四%,一邊是下跌一二.二%,同樣經歷了金融海嘯,美國使出印鈔票的手段,如今不但力挽狂瀾,且美股回到金融海嘯的最高點。歐巴馬用了柏南克的QE,以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股價上漲,股票上漲創造了財富效應,讓美國人願意增加消費,刺激繁榮,一方面讓美國人願意置產,努力消除房地產泡沫,如今,美國QE已到了逐漸可以功成身退的階段,美國再起,國力更加鞏固。


反觀,馬總統則努力訴求小公平、小正義,單是一個證所稅就把自己困在牆角。二○○八年五二○這一天,台股成交一七八五億元,上期我在《先探週刊》說過,○八年五二○交接前,扁政府時代,不到一千億的成交量只有兩天,但蛇年開年以來,台股超過千億只有二天,九百多億二天,八百多億五天,七百多億四天,六百多億一天,五百多億一天,台股成交量不見了,這才是最大問題所在。


【本文未完,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16期;訂閱先探投資週刊電子版】


============================================================


  我不認同這篇文章的數字比對方式,要批判馬英九很容易找到題材,所以大可不必在數字上玩遊戲。 


  若是同樣以歐巴馬第一任就職時間2009/01/21到目前的台美股市指數對比,當時台股是4248,到謝金河講的道瓊收143202013/03/06那天,台股是收7950。台股漲了87%,高於同時期的美股77.4%;但若是以馬英九第一任就職時間2008/05/202013/03/06來比,當然就是道瓊新高,台股還差不少。


  謝金河這篇文章以馬英九就職時間指數和歐巴馬就職時間的指數和當前指數比,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就是採取不同的基期做對比!更何況這兩個就職時間中間發生了重創全球經濟的金融風暴,馬英九是在美國兩房風暴發生後反彈的隔年就職,之後才發生金融風暴;而歐巴馬卻是在金融風暴後的低點時就職!這種用不同基期來比漲跌幅,是很多基金行銷時慣用的手法,投資人一不小心就誤以為該基金投資績效最優,採用不同基期計算互比,或採用對自己最有利的基期起算來比較,這些都不是正派的算法。


  再則這篇也講到成交量,卻沒有把歐巴美和馬英九同時期的成交量變化一起比較。金融風暴發生前的成交量迄今,全世界主要金融大國股市成交量幾乎都是萎縮的,難道台灣的證所稅也影響到他們國家嗎?舉幾個美國道瓊指數的週線數據:2008/05/1812470,週成交2262740股;2009/01/188077,週成交4040475股;2013/03/2414578,週成交1168150股。不管是以馬英九就職日或歐巴馬就職日做基準,和目前的成交量來比較,美股量都是萎縮的!要拿阿扁卸任前和馬英九就職後的量來比,那要不要拿小布希卸任前和歐巴馬就職後來比啊。


  他這樣的寫作方式給我的感覺像是我在吹噓我自己:我跟賈伯斯比,我的頭髮比賈伯斯長;我的中文比賈伯斯好;賈伯斯死了,我還活著!所以我比賈伯斯厲害!是這樣嗎?


  最近拜讀陳進郎寫的一本好書「股市大贏家二」,我最有感觸也認為是全書最精華的句子,就是封面書名下的那一段話:「贏在修正 不在預測」。


  我認為謝金河是贏家,很多人喜歡看他的分析,不是說他的分析都有道裡或都沒道裡,就像我反駁他這篇文章的一些論點,我認為謝金河的分析很多是經不起檢驗的,我也不認為謝金河是在說謊或放假消息,可是他為什麼會成為贏家呢?我不做負面推論,相信他成為贏家的關鍵就在於修正!說空或說多都只是寫文章當下的思考,搞不好印刷的時候想法已經改變。說的時候和看盤下單的時候,感覺又可能不同,千萬不要依據別人的看法一昧照抄,因為人家的修正不會也沒義務即時通知讀者。


  如果花幾十元買報紙花,幾百元買雜誌看了就會賺錢,那股市就沒輸家了。


  最後要推薦陳進郎寫的「股市大贏家二」,我檢討以往很多長線持股,賺了幾倍確無法出在高檔區,甚至放到最後賠錢。問題不在預測,而是沒有及時修正!花一本書的錢可以學到價值幾間房子的經驗,不過坦白講,沒有痛過是不會有深刻感受。但是還是要推的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