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出刊的中華日報藝文版刊登我寫的「史料與古玩斷代」。透過史料記載的人物資料,以及創作時間比較明確的古代畫作,了解人物出現的時代和身份演變,有助於判斷古玩的年代上限。
我將原文轉載過來,更歡迎點擊報社官網閱讀指教。

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1026014

史料與古玩斷代
  「八仙」這個名詞由來最早是源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高誘在「淮南子注」提到的「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這八位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的門客,高誘認為「淮南子」這本書是淮南王和這八位門客合著,這八位門客被尊稱為「八公」。
  另一說法是在東晉時期,「抱朴子」的作者葛洪還曾收集流傳的神仙故事,寫成「神仙傳」這本書,在卷六「淮南王」裏提及八公「文五常、武七德、枝百英、壽千齡、葉萬椿、鳴九臯、修三田、岑一峰」。淮南王一家三百餘人服用這八位所練之藥,同日升天,就連雞犬舔了煉藥的藥鼎,亦同飛升而去。因此「八公」又有「淮南八仙」之稱,這就是最早的八仙由來。
  五代有「蜀中八仙」,唐代也有「飲中八仙」(圖一、元 任仁發 飲中八仙圖卷局部),這些時期所說的「八仙」和淮南八仙情形類似,與當今認知組成八仙的八位仙人不同。現代人所知道的八仙是「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藍采和、漢鍾離、鐵拐李、呂洞賓、張果老」,這八位手持的法器「荷花、笛子、玉板、花籃、扇子、葫蘆、寶劍、魚鼓」還被稱為「暗八仙」。其中的曹國舅本名曹佾,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曹國舅巧遇鍾離權和呂洞賓,受到點化與傳授,修行後得引入仙班。曹國舅是八仙中最後成仙者,所以八仙傳說不會早於北宋中期(圖二、宋 緙絲群仙拱壽圖軸局部)。
  宋元時期的八仙人物並不固定,徐神翁、張四郎、風僧壽、玄虛子、劉海蟾都曾分別被列入八仙行列。直到明朝的吳元泰寫了「八仙出處東遊記」(簡稱東遊記)這部神話故事書,八仙的八位神仙人選才固定下來。而曾經進榜的劉海蟾,雖然最後沒被排進八仙之列,但劉海戲金蟾的形象深植人心,他的故事至今依然廣為人知(圖三、元人畫劉海蟾像)。
  劉海蟾道號海蟾子,傳說為五代十國時期廣陽人,最早只出現在野史、民間傳說,正史並無記載。於金朝時期創立全真教的王重陽(北宋政和二年生,金大定十年沒)自稱受過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傳法。王重陽去世後,其弟子繼續傳教,並將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稱為「全真五祖」。五祖名號隨著全真教的壯大而傳播開來,顯見劉海蟾名號最晚在金代中晚期(相當南宋中期)就已廣為人知。
  元明清均有不少劉海蟾的畫作傳世,劉海蟾畫像裏都會有三腳蟾蜍(圖四、明 吳偉 劉海蟾像 ),甚至畫中僅有三腳蟾蜍,就代表有劉海蟾(圖五、明 王問 寒山拾得與旺財金蟾蜍圖)。最遲明代時「劉海蟾」的名字被拆成「劉海」和「蟾」,「劉海蟬與三腳蟾蜍」就變成「劉海與金蟾」。劉海用一串銅錢釣三隻腳的金蟾蜍,金蟾蜍會咬錢,變成進財的象徵;亦有說法是金蟾會吐錢,有賜財的意思。這也是神話故事裡首次出現三腳蟾蜍這種動物。劉海蟾披頭散髮的形象,是「瀏海」這種髮型與名稱的由來,顯然是在劉海蟾被簡化為劉海之後,而為了避諱劉海的名字才稱為瀏海。
  了解八仙與劉海的典故,若有人對包含曹國舅在內的八仙古玩,說是唐代的,這斷代當然有問題。甚至有人說自己收藏一件漢代的三腳蟾蜍,顯然是年代高估了。
  寒山、拾得是唐代的佛教人物,北宋右街副僧錄釋贊寧著「宋高僧傳」,書中記載兩人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兩位也是知名的詩僧,唐人收集兩位的詩作編集成「寒山子詩集」傳世。據傳晚唐著名詩僧貫休曾作有寒山拾得像,歷代均有不少寒山、拾得畫像流傳至今(圖六、南宋 梁楷 寒山拾得軸),只是清以前和清以後的寒山拾得畫像有明顯差異,就是清以前寒山拾得的畫作裡沒有後世圖案紋飾、工藝品常見的持荷花、盒子!清以前的寒山拾得的畫作裡,寒山沒有明確的隨身之物或法器,最常見的是持經卷,符合詩僧的形象;而拾得的畫像如典籍故事所述的廚房雜工形象,身邊都有一把掃帚(圖七、元人畫寒山拾得像)。
  唐代僧人萬回被尊稱為「團圓之神」,人們祈求在遠方的親人能平安回來團圓,就會祭拜萬回,因此又被稱為「和合神」。明代時寒山拾得從佛教的僧人被納入道教體系成為仙人,例如明代商喜繪的「四仙拱壽圖」(圖八),南極仙翁(壽翁)騎鶴,劉海蟾坐三腳蟾蜍,李鐵拐踏拐杖,寒山踩芭蕉葉,拾得踏掃帚。從宋代的八仙賀壽到明代納入寒山拾得的四仙拱壽,這是形象道教化與世俗化的演變。而寒山拾得兩人相伴正有和合之意,於是逐漸取代萬回被稱為「和合神」。清雍正十一年時冊封寒山為「妙覺普渡和聖寒山大士」簡稱「和聖」,拾得為「妙覺普渡合聖拾得大士」,簡稱「合聖」。「和合二聖(仙)」從此名揚天下。「荷、盒」與「和、合」同音,所以清初的寒山拾得畫像就出現分別持荷、捧盒的樣子,這樣的圖案組合固定下來,加上吉祥意涵,使得笑容可掬的和合二仙形象更深入民間廣為流傳。(圖九、清乾隆晚期 蘇州版畫 萬事吉兆圖)。
  如同八仙的法器成為暗八仙,三腳蟾蜍代表劉海蟾,荷、盒也成為和合二仙的代表。這個情形在工藝品上最為明顯,因為畫作可以提字說明,並達到字與畫互為襯托的作用。但工藝品沒有文字解說的時候,作品上往往必須有具代表性的器物型紋來彰顯人物的身份。以江西南城明代益宣王夫婦墓繼妃孫氏棺內出土的「金鑲寶玉群仙慶壽鈿」為例(圖十),壽星持杖立在中間,八仙持不同法器分列左右,若沒有法器,甚至難以辨識人物身份,頂多因為有八尊人物,就直接猜測是八仙而已,顯見法器的代表性(圖十一、南極仙翁、八仙、暗八仙玉片)!
  民間藏家對於自有古玩斷代通常會有高估的情形,不管如何,斷代最忌諱是以自己的藏品來推翻歷史!例如達摩祖師是南天竺人,南北朝時期才來到中土傳教。覺得自己收藏的達摩像是漢代的,超越史實,那就像是張飛戰岳飛,是在推翻歷史了。了解歷史有助於古玩斷代,就算不能判定出下限,起碼知道年代上限。

圖一、元 任仁發 飲中八仙圖卷局部 台北故宮藏
圖二、宋 緙絲群仙拱壽圖軸局部 台北故宮藏
圖三、元人畫劉海蟾像 台北故宮藏
圖四、明 吳偉 劉海蟾像  台北故宮藏
圖五、明 王問 寒山拾得與三腳蟾蜍 大英博物館藏
圖六、南宋 梁楷 寒山拾得軸 台北故宮藏
圖七、元人畫寒山拾得像 台北故宮藏
圖八、明 商喜 四仙拱壽圖 台北故宮藏
圖九、清乾隆晚期 蘇州版畫「萬事吉兆圖」 和合二仙日本廣島海の見える杜美術館藏
圖十、明 鑲寶石嵌白玉仙人金鈿 江西南城縣明萬曆三十一年益宣王夫婦墓繼妃孫氏棺內出土
圖十一、清 南極仙翁、八仙、暗八仙玉片 閆恒蛟收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