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帶板是插在一個壓克力座子上,老胡從歐洲買回來的,印象還很深,記得我是買一萬五千元。印象會這麼深,是因為在這之前不喜歡買一面工的玉器,當市場開始流行遼金元玉器,我還不以為意,等價格真的大漲了,才發現我連一件爐頂、帶板都沒有。


  還記得民國八十四年時,老胡拿一件插在銅架上的大鉈尾,苦口婆心的勸我:「老弟啊,你要相信我,這件真的不算你貴,只賣你一萬五,真的沒賺你錢。」


  是啊,一樣是一萬五的價錢,不過「魚尾」沒買,隔幾年變成只能買「排方」。﹝帶板形制與名稱參見「中國隋唐至清代玉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關於明帶板的一些文章,「魚尾」就是鉈尾,「排方」就是長方形的帶板。﹞


  這類剔地高浮雕的帶板應該都是明中期以後才出現的玉器,在帶板工藝的演變由多層次鏤雕到層次漸減而至雙層透雕,最後變成這種非鏤空的帶板,這是一種由繁而簡的演變,但以工藝來講卻是退步的,也有一說這正表示明代國裡的衰退。這件帶板的眼鏡龍和車輪爪特徵明顯,綜合看來應是明晚期的帶板,也是帶板工藝演變的最後一種形式。一直到滿清入關後,由於服飾的改變,帶板的製作也至此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