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長激素
  鳳梨季開始,又有人討論鳳梨種植有沒有噴生長激素的問題。
  以前確實買過大顆鳳梨,切開會滴水,鳳梨味淡,纖維較粗,而且甜度較低。最近十年大多向朋友介紹的果農朋友買鳳梨,所以自己買的鳳梨再也沒遇到這個問題,但是在外面餐廳用餐,餐後水果偶而會吃到有這種口感的鳳梨。
  六年前新聞媒體報導說這是因為有些果農為了讓鳳梨果實膨大,所以種植過程會噴生長激素,促使鳳梨長更大顆!我看到這個新聞,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水份過多、鳳梨味淡,甜點較低、纖維較粗的鳳梨都是噴藥長大的!
  可是,這個報導一出,農政單位、鳳梨農都出來駁斥,說這是謠言。
  我不是果農,只是就我蒐集到的資訊分析。可以確定,新聞報導錯誤的是把動物生長激素和植物生長激素搞混了,不會因為吃了種植過程有噴植物生長激素的果實而導致小孩性早熟。
  至於有沒有使用?實際上農委會爭議訊息澄清專區並沒否認使用生長激素的情形,只是說「早年」有用,沒說現在還有沒有人使用(圖一)?甚至臺南農改場的特刊第三號文章也提到「多次噴施生長素」(圖二),顯見鳳梨種植使用生長激素的情形確實發生過,當然也不表示現在還有人這麼做。
  我認識的鳳梨農也提過噴生長激素的問題(圖三),雖然也有鳳梨農否認,強調種鳳梨不用噴生長激素。現在還有沒有果農這麼做?我也不敢說死,我是認為有用沒用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是否合法並依法用藥?有機農法有有機農法的觀點,但不能否認慣行農法的合理與重要性。
  如果鳳梨種植過程噴灑植物生長激素合法,果實雖然變大變重,秤重量銷售會佔優勢,但是口感變差不好吃,以現在的消費者選擇模式反而不好賣,自然會受到市場排擠。果農辛苦噴藥種出的鳳梨不好賣,就會調整種植方法。
  如果別人種的有噴藥卻難吃,自己的不噴藥還更好吃,有機的打不死慣性農法,但好吃一定打死不好吃的。
  或許我吃過的那種含水份高、鳳梨味淡,甜度低,纖維較粗的鳳梨只是品種與田園管理問題,和生長激素無關。我每年都會訂購的鳳梨果農就在紙箱上印「無噴植物性荷爾蒙」,其實我是不在乎的,好吃我才會年年買。再怎麼天然的種植方式,吃了會健康卻不好吃的叫做「藥」,好吃的才叫「美食」。
=========
  在朋友帖子下發了兩則有關植物生長激素的留言,卻被臉書系統判定為「垃圾訊息」(圖四、五)。所以乾脆寫完整一點,自己發文,看還會不會被刪文。
  被刪除的第一則留言裡有大愛電視台發在臉書的影片截圖和連結:
https://fb.watch/5mCq29o31o/
  被刪除的第二則留言是農改場官網的文章的截圖和連結:
https://book.tndais.gov.tw/Brochure/pub3-6.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