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那些收了一眼貨仿品卻不自知的國寶幫,總是有特別多的感慨。看他們自吹自擂,貼自己藏品說漂亮,說博物館出土件沒藝術性。總覺得是活在平行世界,沒有交集。
========
仿品的藝術
  有人把仿古玉當真品,還誇誇其談講什麼藝術。
  仿品就沒藝術可言嗎?當然未必如此。舉例講:張大千潑墨是藝術,不代表我們翻倒墨水也是藝術。張大千仿石濤是藝術,不代表玉雕廠生產的仿古玉也是藝術。
  那些仿造、臆造的工藝品百年後或許也會變成有價值的古董,可是就現階段而言,這些甚至被稱為「特殊件」的就是仿古工藝品而已,甚至是騙錢的詐財工具,更遑論藝術了。藝術的可貴就在於原創,作品沒有原創的精神,技藝再精湛,也只是匠做!
  很多古玩只是古代的工藝品而已,不是藝術品。當時的工匠只是依循一定模式工作,不是創作。不是不能用藝術眼光來看古玩,而是欣賞的角度不同,必須參照時代背景,藝術評價也會不同。
  之所以稱為「古玩」,「古」字在前面,製作年代是談論「古玩」的前提,是否符合藝術觀點那是另外問題。特別是古今工藝品製作難易牽涉生產技術的進步,把現代仿品當成古代真品,甚至自認是雕工精湛,這是基本觀念都錯了。
  文物歷史超越文字記錄,縱使有文字記載也有疏漏或紀錄流失的可能,我們無法估算未出土文物有多少,也不能武斷的說未見過表示不存在,但更重要的是,「沒見過不表示不存在」可不表示「沒見過就是存在」!
  很多誤入歧途的人老愛用「沒見過不表示不存在」來為自己的仿品辯解,既然是以前大家都沒見過類型,那麼怎麼證明他的真?
  要證明一件前所未見的非考古出土器物的真,難度會更高,考據也要更加嚴謹。這類所謂「特殊品」臆造的仿古太多,往往一眼就能看破,要長篇大論來闡述他的假,那才真是脫褲子放屁的行為。
  清仿漢,年代就是清,不會變成漢。現代仿古那就是新工,起碼你我有生之年不會變成骨董,更不會因為放了百年就升格為清代。藝術品有藝術品的價值模式,古玩有古玩的價值模式,之所以有仿品,基本就是要切入價值高的領域,以不法手段謀利。如果不懂真偽就去收藏,往往只會受騙上當。
  為什麼要強調真偽?把仿品當真品做學術討論有意義嗎?把仿品當真品討論價值有意義嗎?
  有些人收藏仿品被糾正,還沾沾自喜工藝價值高,這是一種鴕鳥心態。不管是研究還是收藏,出發點是什麼?是否符合原本的認知?我認為在真偽這個基本前提下,都要謹慎以對才是!

圖為台北故宮典藏 明末清初 琮形玉薰具
故玉002219
官網描述:
原器可能為新石器時代晚期不分節的素面玉琮,明清之際改建成目前的多節琮。琮上大下小,共分四節,每節琢刻獸面紋、卦紋。器面可能上過透明漆,呈油亮的褐紅色,花紋刻槽殘留較厚的漆料。器四面中軸有乾隆題刻。 器內有銅膽,鏤空鎏金雲龍紋蓋。附木座,座底亦有乾隆題刻(詩文與器面同)。作薰具用。
格式:
高19公分 最寬9.6公分 厚0.69公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