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是我很早期的收藏,大小和常見的扳指幾乎一樣,買的時候以為是琮形的扳指,後來反覆把玩,確認這種外方的形狀不是扳指,所以也不會是扳指的改件,這個小東西實際上是像扳指的琮!
  琮大量出現時間在新時期時代晚期到西周,之後就罕見。例如有大量玉器出土的西漢南越王墓,出土玉璧既多又精美,可是連一件琮也沒有;最近考古界最火的漢廢帝海昏候墓大致已清理完,目前整理出大量玉璧,同樣還是沒看到琮出現。
  到了清乾隆時,喜歡文物的乾隆收集不少高古時期的琮,但乾隆自己考證的結果,非但不知道這種外方內圓的玉器就是六禮裡的琮,還稱之為釭頭(嵌在車輪中間的鐵圈,車軸從孔中穿過)。
  由乾隆的例子可證,雖然宋至清都有外型如琮的瓷瓶,但這些時期的人已不知道這樣的形式叫做琮,當然也不會有人會用珍貴的玉料去雕釭頭。
  從考古資料亦可證明,漢代僅有非常少數疑似高古玉琮改件陪葬之外,漢以下玉琮是絕跡了!⋯⋯
  我這件琮並非白白淨淨,外表拋光良好,稍微盤玩即呈油潤光澤,孔內留有管鑽去心時留下的螺旋紋路,並有如沁色般的色澤變化。另外部分玉質呈現輕微糖色,在我看法這很可能是入土造成的質變色。
  仔細觀察孔內可發現中間留有不明顯的台階,是兩面對鑽孔接觸留下的錯位痕跡,只是兩面對鑽後孔內應該還有再修過,所以鑽孔的螺旋紋路與錯位台階都不明顯。
  琮外上下四邊射角是以削邊成圓的方式呈現外方內圓的格局。
  這件雖然外型簡潔,但工藝良好,我推測為西周的琮。

14355082_10210866311039191_3254387607548477443_n.jpg

14364815_10210866311359199_6776596314813097938_n.jpg

14390761_10210866312559229_1681235883748425895_n.jpg

14391028_10210866311639206_8952888952582082795_n.jpg

14449719_10210866312159219_5328819872720224324_n.jpg

14449984_10210866312959239_7705637006104963447_n.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