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裡常可看到五個小孩的構圖,可不是新台幣千元大鈔上面那五個小孩,而是取材於《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故事;也就是明代《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竇諫議命主絕嗣,只為還了遺金,後來五子登科。」即成語「五子登科」的由來,表示兒子們都很傑出,功成名就。


  同樣的圖案也可解釋成「五子奪魁」,這成語的由來是因明代的科舉制度分成易、書、詩、禮、春秋五經之科,士子可以任選一科應試,當時的人把各科的第一名合稱為「五經魁」。所以五子的圖案可以是「五子登科」,也可以是「五子奪魁」,都是取其吉利的意思。


  時代在改變,現在沒科舉了,也流行少子化,「五子登科」的「五子」也被現代人改成車子、銀子、妻子、兒子、房子這五個「子」,戲稱成功的男人就是擁有這五子,是為新「五子登科」。


  這類的圓片狀玉器應該都是利用製作手鐲取下的鐲心玉料再製的,這件玉器質地還不錯,圖案看似繁複,但是製作工序已被簡化,層次較不明顯,如人物的線條幾乎都在同一平面上,可見是清中期以後的玉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des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